-
【2022年福州招商】福州海关 RCEP 首季成效:911 份证书撬动 3.15 亿元出口关税优惠
福州海关 RCEP 首季成效:911 份证书撬动 3.15 亿元出口关税优惠 一、RCEP 红利释放:原产地证书助力闽企出海 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实施首季,福州海关共签发出口货物原产地证书 911 份,涉及 3.15 亿元出口货物享受协定关税优惠,主要商品包括冷冻水产品、化工产品及鞋类。同期,48 票进口货物申请 RCEP 关税减让,货值 2.5 亿元,涵盖塑料、矿产品等,显示 RCEP 对福建进出口双向赋能。 二、政策落地:从 “签证窗口” 到 “全链条服务” 福州海关建立 “RCEP 政策直通车” 机制,通过线上培训、“一企一策” 指导企业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。例如,某水产企业通过整合东盟原料,关税从 5% 降至 2%,单批次节省成本超 10 万元。同时,推广 “智能审核 + 自助打印”,证书办理时间从 2 个工作日压缩至 0.5 小时,2022 年一季度自助打印占比达 60%。 三、产业影响:水产与轻工行业的突围之路 水产行业:福州罗源湾水产企业利用 RCEP 关税优惠,对东盟出口黄花鱼增长 40%,带动本地养殖基地扩大规模 30%; 鞋类产业:晋江鞋企通过进口越南橡胶享受关税减免,生产成本降低 3%,订单量增长 15%,抢占东南亚市场份额; 化工行业:进口印尼纯碱享受关税减让,某化工企业年节约成本超 500 万元,用于研发环保型涂料。 四、未来展望:深化区域经济整合 福州海关计划 2022 年开展 RCEP 政策宣讲 100 场,覆盖企业超 2000 家,推动更多闽企利用 “关税减免 + 供应链优化” 提升竞争力。同时,探索与东盟海关的原产地核查合作,缩短货物通关时间,目标将福建对 RCEP 成员国进出口额占比提升至 55%。
2022-05-23
-
【2022年福建招商】福建工业增速东部第一:高技术制造引领产业升级
福建工业增速东部第一:高技术制造引领产业升级 一、数据透视:高技术制造的拉动效应 2022 年 1-4 月,福建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.4%(高于全国 4.4 个百分点,东部第一)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18.3%,贡献超 60% 的工业增长。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高端装备等行业增速领先,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动力。 二、核心产业:创新驱动的增长极 电子信息:京东方福州第 6 代柔性屏生产线满产,带动配套企业产值增长 40%,全省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 15%; 生物医药:厦门生物医药港引进信达生物等企业,2022 年一季度创新药研发投入增长 35%,获批临床批件 12 个; 新能源装备:宁德时代宜宾基地产能达 180GWh,配套的厦钨新能正极材料产量增长 90%,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5%。 三、政策支撑:全链条创新生态 研发投入:实施 “揭榜挂帅” 制度,2022 年首批 10 个项目获 5000 万元资金支持,某车企攻关的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; 平台建设:新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0 个,福州大学与马尾造船共建海洋工程装备实验室,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已投入试用; 人才引育:出台 “八闽人才计划”,给予顶尖团队最高 1 亿元资助,2022 年引进集成电路人才超 3000 人。 四、区域布局:集群化与差异化发展 福州新区:聚焦 “数字经济 + 海洋经济”,引进华为东南区域总部,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,目标 2025 年产值破万亿; 厦漳泉都市圈:打造 “半导体 — 显示面板 — 智能终端” 产业链,2022 年一季度签约项目 127 个,总投资超 2000 亿元; 闽西北绿色经济带:三明、南平布局稀土永磁、生物制药,格林美三元电池回收项目年处理废料 10 万吨,再生材料成本降低 20%。
2022-05-23
-
【2022年漳浦县招商】泉州 178 个项目开工:1033 亿投资筑牢双轮驱动
泉州 178 个项目开工:1033 亿投资筑牢双轮驱动 一、开工全景:产业与基建的协同发力 2022 年 5 月,泉州市 178 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总投资 1033 亿元,年度计划投资 275 亿元。其中产业项目 127 个(769 亿元),涵盖智能装备、半导体、新材料等领域;基础设施项目 29 个(194 亿元),包括特高压输变电、智慧物流中心;社会民生项目 22 个(70 亿元),涉及安置房、教育园区。 二、产业项目:强链补链与未来布局 智能装备产业园(洛江):投资 25 亿元,建设数控机床、工程机械研发生产基地,预计 2025 年产能达 40 亿元,吸引台湾友嘉等企业入驻; 石墨烯新材料项目(台商区):投资 15 亿元,建设 9 条生产线,产品应用于船舶防腐,预计打破国际垄断,年销售额超 20 亿元; 数字化卫浴产业园(南安):采用 “国企 + 龙头” 模式,盘活旧厂房,引入九牧等企业,目标年产值 16 亿元,税收 8000 万元。 三、基建与民生:城市能级与生活品质提升 北电南送特高压工程:泉州段投资 22.7 亿元,建成后提升电网输电能力 30%,年消纳清洁能源超 50 亿千瓦时,助力 “双碳” 目标; 惠泉片区改造:投资 40 亿元,建设 94 万平方米综合体,配套幼儿园、养老中心,惠及居民超 3 万人,提升城市 “东大门” 形象; 德化文化馆项目:投资 2.3 亿元,建设四大文化场馆,覆盖 80% 县域人口,成为区域文化新地标。 四、实施机制:“1+13+14” 模式与要素保障 项目采用 “主会场 + 分会场 + 现场” 联动机制,晋江安东园标准化提升项目通过 “腾笼换鸟”,1000 亩用地预计新增产值 21 亿元。同时,建立 “项目管家” 制度,为圆通速递福建总部等项目提供全流程代办,审批时限压缩 40%。
2022-05-23
-
【2022年明溪县招商】明溪 “三新” 产业:百亿项目激活县域经济
明溪 “三新” 产业:百亿项目激活县域经济 一、项目攻坚:盛禾新能源的技术突破 明溪经济开发区盛禾新能源 NMP 提纯及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项目二期工程加速推进,该项目自主研发的 “NMP 提纯精馏” 技术可高效回收电池废液,纯度达 99.99%,填补国内高端电子级溶剂空白。项目总投资超 50 亿元,2023 年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超百亿元,税收超 3 亿元,带动就业超 2000 人。 二、产业集聚:新材料与新能源的双轮驱动 新材料领域:引进石墨烯复合材料项目,建成后年产 10 万吨石墨烯浆料,配套宁德时代电池基地,成本较进口降低 30%; 新能源领域:布局光伏组件、储能电池项目,2022 年签约光伏逆变器生产基地,预计年产能 5GW,产值超 50 亿元; 循环经济:建立 “电池回收 — 材料再生 — 组件制造” 闭环,明溪经开区年处理废旧电池能力达 5 万吨,资源回收率超 95%。 三、政策赋能:全要素保障项目落地 用地保障:清理低效用地 1000 亩,为盛禾新能源等项目提供 “标准地”,从签约到供地仅用 60 天; 资金支持:争取专项债 3 亿元,设立 5000 万元产业引导基金,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 15% 所得税优惠; 人才新政:与福州大学共建实训基地,年培养新材料人才 200 名,给予顶尖团队最高 200 万元安家费。 四、县域转型: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的跨越 明溪县目标 2025 年 “三新” 产业(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经济)产值占比超 60%,培育上市企业 3 家,建成省级高新区。通过盛禾新能源等龙头项目,带动形成 “研发 — 中试 — 量产” 产业链,预计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5%,成为闽西北产业升级标杆。
2022-05-23
-
【2022年宁德招商】宁德金牌旅游村:9 条线路激活乡村 “美丽经济”
宁德金牌旅游村:9 条线路激活乡村 “美丽经济” 一、项目启动: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实践 宁德市金牌旅游村项目集中开工暨屏南文旅推介活动启动,推出 9 条 “周末趣玩・每周一线” 精品线路,涵盖 “福” 文化体验、乡村康养、亲子研学等主题。现场为 10 个村授牌 “金牌旅游村”,预计年接待游客超 200 万人次,带动村集体增收超 5000 万元。 二、线路亮点:一村一品的差异化路径 屏南寿山乡:依托古村落资源,开发 “文创 + 民宿” 模式,引进艺术家工作室 10 个,2022 年一季度民宿入住率超 80%,旅游收入增长 150%; 霞浦三沙镇:打造 “摄影 + 海鲜” 线路,建设国际摄影基地,配套海鲜电商直播中心,带动渔民户均增收 3 万元; 周宁七步镇:发展 “高山茶 + 康养” 产业,建设茶旅融合园区,推出采茶制茶体验项目,茶叶溢价率提升 50%。 三、产业联动:旅游链与产业链的协同 农产品转化:寿宁县下党乡通过旅游线路带动高山蔬菜销售,2022 年一季度销售额超 500 万元,同比增长 200%; 手工艺品:柘荣县东源乡非遗剪纸融入旅游伴手礼,线上销售额增长 300%,带动 1000 名妇女就业; 交通升级:新建旅游公路 300 公里,实现金牌旅游村通景区巴士,车程缩短至 1 小时内,游客满意度达 95%。 四、长效机制:政策保障与生态保护 宁德市设立 5 亿元文旅发展基金,对金牌旅游村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助。同时,建立 “生态保护红线” 制度,严禁过度商业化开发,2022 年新增生态保护项目 12 个,森林覆盖率保持超 75%。目标 2025 年建成 50 个金牌旅游村,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超 30%。
2022-05-23
-
【2022年福建招商】福建利用外资:制造业引资增速超 50% 电子信息业成吸金主力
福建利用外资:制造业引资增速超 50% 电子信息业成吸金主力 一、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占比显著提升 2022 年 1-4 月,福建省实际使用外资 211.6 亿元,同比增长 32.6%,其中制造业外资增长 53.9%,占比达 36.3%,较 2021 年提升 8.1 个百分点。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外资流入 "强磁场",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 90.5%,戴尔(厦门)扩建服务器生产线,新增投资 10 亿元;宁德时代与德国博世集团合资建设动力电池项目,总投资 50 亿元,标志着福建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 石油化工业外资增长 87.1%,古雷石化园区引进埃克森美孚、沙特阿美等世界 500 强项目,总投资超 2000 亿元,形成 "炼化一体化 + 化工新材料" 产业集群。万华化学福建基地年产 100 万吨 MDI 项目投产,填补华南地区高端聚氨酯原料空白,年销售额超 150 亿元。 二、政策红利释放 外资大项目加速落地 福建省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利用外资保稳促优若干措施》,对世界 500 强、台湾百大企业投资项目给予最高 1500 万元奖励。2022 年一季度,新设外资项目中投资超亿美元项目 18 个,包括总投资 30 亿美元的厦门天马第 6 代柔性屏生产线项目,建成后将年产 36 万张柔性屏,满足折叠屏手机等高端需求。 在自贸试验区领域,推出 "外资服务专班" 机制,为企业提供 "一站式" 审批服务,厦门自贸片区将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 0.5 个工作日。2021 年,全省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达 35%,成为外资集聚的核心载体。 三、区域协同与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 福建省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产业合作,1-4 月来自香港、台湾地区的外资分别增长 45%、38%。泉州台商投资区引进台湾百大企业远东集团投资的纺织化纤项目,总投资 20 亿元,采用全球最先进的熔体直纺技术,产能提升 30%。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,围绕 "强链补链" 目标,举办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专题招商会,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。宁德时代带动引进科达利、先导智能等 200 余家供应商,在宁德形成 "动力电池产业集群",2021 年集群产值超 2000 亿元,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漳州招商】漳州:片仔癀龙头引领 中医药产业跨界融合谱新篇
漳州:片仔癀龙头引领 中医药产业跨界融合谱新篇 一、"一智一药" 产业园构建全产业链生态 漳州市以片仔癀品牌为核心,谋划 "一智一药" 产业布局,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。"一药" 产业聚焦生物医药领域,片仔癀美妆园投资 10 亿元建设智能化生产线,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技术提取草本活性成分,年产护肤品 5000 万件,产品出口至东南亚、欧洲等 20 国。片仔癀大健康智造园引入 AI 配方系统,可根据用户基因检测数据定制保健食品,预计年产值达 30 亿元。 在 "一智" 领域,漳州建设中医药大数据中心,整合全市中医院诊疗数据,运用机器学习开发 "智能中医辅助诊断系统",已在市中医院试点,辨证准确率达 92%。同时,搭建 "中医药 + 跨境电商" 平台,2021 年片仔癀系列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15 亿元,同比增长 80%。 二、名中医馆集群打造健康服务高地 启动 "名医入漳" 计划,吸引 30 位国家级名中医在漳设立工作室,建成 10 家标准化名中医馆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专家团队入驻漳州正兴医院,开展 "互联网 + 中医" 远程诊疗,年服务患者超 5 万人次。名中医馆推出 "治未病" 特色服务,运用艾灸、推拿等传统疗法,配合自主研发的中药膏方,亚健康调理有效率达 85%。 为培养本土人才,漳州市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 "片仔癀班",实行 "双导师制",累计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200 余名。建立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15 个,整理出版《漳州历代名方集》,收录民间验方 300 余首,3 项传统中药炮制技艺列入省级非遗名录。 三、政策扶持与品牌升级双措并举 漳州市设立 5 亿元中医药产业发展基金,对入驻产业园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设备补贴,对获得中药新药证书的企业奖励 1000 万元。片仔癀 "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" 入选国家非遗,品牌价值达 349 亿元,位列中国中成药品牌首位。 依托 "海上丝绸之路" 优势,漳州中医药产品出口至 37 个国家和地区,2021 年中医药类进出口额达 28 亿元,同比增长 25%。在印尼设立片仔癀中医药中心,提供针灸、推拿等服务,年接诊量超 10 万人次,成为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窗口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福建招商】福建外贸:民营企业挑大梁 一般贸易占比超七成
福建外贸:民营企业挑大梁 一般贸易占比超七成 一、进出口规模稳步增长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2022 年前 4 个月,福建省外贸进出口 5826.8 亿元,同比增长 8.3%,其中出口 3497 亿元,增长 10.8%,展现出较强韧性。一般贸易占据主导地位,进出口 4347.4 亿元,占比 74.6%,反映出本土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;加工贸易增长 19.3%,显示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持续增强。 民营企业成为外贸主力军,进出口 3080 亿元,占比 52.9%,同比增长 7.2%。泉州纺织服装、莆田鞋类等传统产业通过跨境电商转型,4 月单月跨境电商出口额达 85 亿元,同比增长 35%。厦门国贸集团打造 "供应链 + 金融" 模式,服务中小微企业超 2000 家,一季度进出口额突破 500 亿元,同比增长 22%。 二、特色产业出口亮点纷呈 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福建省特色产品出口表现亮眼,机电产品出口 1850 亿元,增长 15%,其中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 90%、65%,宁德时代、厦门钨业等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 30%。农产品出口 280 亿元,增长 8%,武夷岩茶、琯溪蜜柚通过冷链物流直供东南亚,出口量同比增长 25%。 在 "一带一路" 市场,前 4 个月对东盟进出口 1200 亿元,增长 12%,对 RCEP 成员国进出口占比达 48%。福州自贸片区开展 "海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" 建设,通关时间压缩 40%,吸引 200 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,形成 "买全球、卖全球" 的贸易新格局。 三、政策赋能与平台建设双轮驱动 福建省出台《外贸保稳提质若干措施》,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,对中小微企业保费补贴比例提升至 90%,2022 年一季度承保金额超 800 亿元。推动福州、厦门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,新增海外仓 30 个,总面积达 50 万平方米,覆盖欧美、东南亚主要市场。 为应对国际物流拥堵,开通 "丝路海运" 专线,2022 年一季度开行班次增长 35%,货物周转量提升 28%。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 500 万标箱,跻身全球前 15 大集装箱港口,成为连接 "海上丝绸之路" 的重要枢纽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福州招商】福州:"一业一证" 改革再升级 94 万户市场主体见证营商环境飞跃
福州:"一业一证" 改革再升级 94 万户市场主体见证营商环境飞跃 一、审批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福州市自 2022 年 1 月起推行 "一业一证" 改革,将食品经营、药品零售等 30 个行业的许可信息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,实现 "一证准营、一码亮证"。截至 4 月,已为 2000 余家企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,审批时限平均缩短 60%,申请材料减少 50%。试点企业反馈,过去需跑 5 个部门、提交 40 份材料,现在只需 "一窗提交、一证通行"。 在食品经营领域,福建永辉超市通过改革缩短新店开业周期,单店审批时间从 45 天压缩至 15 天,2022 年一季度新增门店 20 家,同比增长 33%。连锁品牌 "瑞幸咖啡" 利用 "一照多址" 政策,在福州开设 50 家分店,无需重复办理营业执照,扩张效率提升 50%。 二、数字化赋能政务服务升级 依托 "e 福州" 平台,福州市打造 "智慧审批" 系统,运用 OCR 识别、电子签章等技术,实现 70% 的审批事项 "全程网办"。企业开办 "零见面" 率达 90%,2022 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超 4 万户,同比增长 18%,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 94 万户,较 2021 年增长 15.35%。 在工程建设领域,推行 "拿地即开工" 模式,将用地审批、工程规划等环节并联办理,福州滨海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 28 天,较法定时限缩短 120 天。该模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市重点项目,2022 年一季度应用率达 60%。 三、营商环境优化的全国示范效应 在 2021 年全国营商环境考评中,福州市 "开办企业" 指标获满分,"办理建筑许可" 指标排名全国前十。为巩固优势,推出 "企业服务日" 制度,市领导定期走访重点企业,2022 年一季度累计解决融资、用工等问题 300 余个。 金融服务方面,建立 "首贷服务中心",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,2022 年一季度发放首贷超 100 亿元,平均利率较市场水平低 0.5 个百分点。同时,推行 "一业一查" 跨部门联合监管,检查频次减少 40%,执法效能提升 50%,实现 "无事不扰、有求必应"。
2022-05-16
-
【2022年福建招商】福建省:数字经济领跑高质量发展 2.3 万亿元产业规模构筑竞争新优势
福建省:数字经济领跑高质量发展 2.3 万亿元产业规模构筑竞争新优势 一、数字中国实践起点的二十年跨越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发源地,福建省数字经济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引擎。2021 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 2.3 万亿元,占 GDP 比重达 47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。从早期的 "数字福建" 建设到如今的 "数字经济领跑行动",福建形成了以福州、厦门为核心,泉州、漳州为支撑的 "双核驱动、全域协同" 发展格局。 在产业数字化领域,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 68%,培育出福耀玻璃、宁德时代等 50 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。宁德时代构建的 "新能源产业大脑",实现电池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生产成本降低 18%,产能提升 25%,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数字化标杆。 二、政策赋能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福建省出台《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 年)》,明确提出 "三大突破、五大工程",即突破核心技术、突破应用场景、突破制度瓶颈,实施新型基础设施提升、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工程。2021 年安排数字经济领域省重点项目 218 个,总投资超 3000 亿元,涵盖 5G 基站、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领域。 在技术创新方面,福建移动建成全国首个省级 5G 独立组网全覆盖网络,累计开通 5G 基站 7.2 万个,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。依托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,厦门大学研发的类脑计算芯片入选 "中国芯" 优秀产品,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,同比增长 22%。 三、数字经济融入社会治理的 "福建范式" 疫情防控期间,福建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赋能作用。"福建健康码" 累计服务超 9 亿人次,实现 "一码通行";"闽政通"APP 整合 2000 余项政务服务,网上可办率达 98%,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内。在全国率先开展 "互联网 + 医疗健康" 示范省建设,全省三级医院实现预约诊疗全覆盖,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脱贫县。 展望未来,福建省提出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 4 万亿元,占 GDP 比重超 55%。通过建设国家东南区域数据中心、培育 10 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举措,福建正朝着 "数字经济第一省" 目标迈进,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劲动力。
2022-05-16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